您的位置:首页

媒体之声|郑州日报:黄河文化月首场活动“王刚:何以黄河——当代黄河主题艺术研究展”开幕

发布时间:2022-09-20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9月18日,随着2022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正式启动,“王刚:何以黄河——当代黄河主题艺术研究展”也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启幕。此次展览集中展出艺术家王刚2000年以来创作的架上绘画、雕塑、行为、装置以及大地艺术作品,以多维视角呈现了艺术家对黄河的精神之思,对黄河滋养的这片土地上人的命运与生存状态的关注,以及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叩问。


1.jpg




此次展览设在郑州美术馆新馆1、2、3、4展厅,吸引众多市民沉浸在黄河文化的浩瀚海洋。行走在各大展厅,你会在回溯历史和对时代现实的观照中发现,艺术家王刚从对黄河的重塑、对生活在黄河岸边的人们的刻画以及人与大地关系的探讨三大层面,展开了关于“何以黄河?”这一命题的追索。


2.jpg




黄河画卷绚丽铺展


该展览划分为“黄河”“人”和“大地”三大篇章,以王刚2014年创作的巨幅油画《何以黄河》为开篇,展开一幅波澜壮阔的自然黄河画卷。在王刚的艺术表现手法中,不少观众深刻体会到,“黄河”“人”与“大地”在相互依存、彼此映照中铸就了永恒的生命景观。


第一篇章 “黄河”集中呈现王刚近十年来创作的黄河系列作品。一幅幅黄河主题绘画作品生动展现出母亲河的厚重与多彩。


3.jpg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中心,中原的各方面深受黄河的影响,这里的人们的成长经历、生命体验与黄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艺术家王刚笔下的黄河一往无前、生生不息、质朴刚健、永恒不灭的精神品格,是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共同的生命底色。”据郑州美术馆馆长罗鸣介绍,经过三十余年艺术探索和人生浮沉,在花甲之年,王刚再次把目光转向了黄河。2010年前后,他用取自黄河滩的泥沙,混合着油彩和丙烯在亚麻布上创作了一系列巨幅黄河风景作品,并发出喟叹:“何以黄河?”


太原美术馆馆长殷卫东参观展览后,欣喜地说:“作为2022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的一大亮点活动,此次黄河文化主题艺术展览看后很令人震撼,透过众多优秀的艺术作品,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黄河波澜壮阔的自然景观,还有艺术家关于黄河的文化想象,以及对母亲河的真挚情感。”


“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一往无前、生生不息的精神品格,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写照和生命底色。我画黄河,不是画风景,而是画黄河文化的沧桑历史,苦难抗争,厚重和力量。气势磅礴,奔腾咆哮的黄河强烈震撼着我,不断激发我艺术生命中升腾的力量,激活灵魂中神性的密码,我只是把这些精神物化在了作品中。”王刚告诉记者,几十年来,从油画、泥塑、影像、装置行为到大地艺术,他的创作一直没有离开黄河和大地。


4.jpg




 “老万”蕴含浓浓人文情怀


在该馆第二、三展厅展出的第二篇章“人”,重点呈现2000以来王刚创作的“老万”系列油画和泥塑作品,此系列作品代表了王刚的核心艺术理念与图像创造。


步入展厅,不少市民立刻便被艺术家独特的艺术表达和浓浓的人文情怀所感染:《老万头像》《正月》足足有两人高的巨幅人像作品气势撼人,顶天立地的民工形象矗立眼前;上百件陶土人像组成《正月群像》,他们或棱角分明、豁达乐天,或饱经沧桑、深邃幽远,呈现出劳动者的真实生命状态;掺入了黄河泥沙的土色、煤炭的黑灰色创作而成的《矿工群像》,让观众仿佛可以闻到矿工们身上的汗味、听到他们粗犷的呼吸,更被矿工们乐观豁达的生命状态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意志所感染……这些作品中的主角,是“老万”。在王刚的艺术叙事中,“老万”是农民、农民工、煤矿工人,是万千普通劳动者,也是一个具有浓厚哲学意味、崇高而理想化的人。王刚表现“老万”形象的视角、方法非常独特,他用混合了黄河泥沙的土色表现“老万”的特殊质地和底色;用数以千计的泥塑,写生“老万”真实、鲜活的形象,通过“泥土”这一特定媒介及“画泥塑”的特殊方式,深入到普通劳动者的精神气质、文化属性。


5.jpg




“从艺术家饱含深情的作品中,我能感受到时代社会的巨变和作者对于生命存在意义的追问。‘老万’的背后,是艺术家对人的尊重,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人的真实的寻找。”观众王先生观看“老万”系列作品后深受触动。


“‘老万’是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农民工、矿工,是在现代化和工业化后被淘汰掉的不再光鲜的农耕文明,是在这个进程中不断逝去的以宗族血亲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生态,更是在王刚血脉里流淌着的波涛汹涌的黄河。”河南省文联副主席、省美协主席刘杰说,这一幅幅作品连起来,正是千百年来黄河哺育下的农耕文明,是血与火中一路走来的华夏文明的过往。


“大地”行为艺术夺人眼球


郑州美术馆第4展厅展出第三篇章“大地”,重点展示王刚以探讨人与大地关系为主的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和大地艺术作品。展览现场,抢先一睹为快的观众纷纷为作品独树一帜的中原文化特征和作者具有开拓性和典范性的艺术探索实践点赞。


图片、视频、实物等形式再现《泥土的记忆》《大地浮雕》《大地丰碑》《大地之子的婚礼》等行为艺术,尝试唤醒人们血脉深处关于泥土的记忆;由耧、木杈、钉齿扒、木锨等组成的大型装置作品《耧·楼》,从社会生产的角度对人与土地的关系,以及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困境等问题进行了追问,隐喻当下正在经历的由传统农耕社会到工业社会的时代转型……

展览现场,许多观众被巨型地景艺术《大地生长》《大地凝视》所吸引,在投影仪、镜面反射营造出的如梦如幻的场景中,伴随着艺术品的不断“游走”,观众也仿佛行走在亘古洪荒的大地、走向四季轮回和时空的深处。

“在对人与大地的关系的持续探讨中,传统的架上绘画、雕塑,跨越到行为艺术、大地艺术、装置艺术、影像艺术等当代艺术形式,王刚完成了艺术实践方式的转换。”河南省文联名誉主席、省美协名誉主席马国强说,王刚一直关注着中原大地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生存在这里的黄河儿女,以视觉艺术的方式寻找着这片土地上的文化根脉,从他的作品,可以感受到人与大地的依存、合一以及对整个人类生命终极价值的叩问。


6.jpg




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我常常自问,何为艺术?艺术何为?经过大半生的苦苦寻觅,我像一个最虔诚、最笨拙的学生,把答案写进了黄河和大地里。喝黄河水长大,受黄河文化滋养,怀着真诚的感恩之心,我把500件呕心沥血之作捐献给黄河岸边养育我的这座城市,而美术馆则是这些作品最好的归宿。”谈起自己与黄河、与古都郑州的深刻情感,王刚深有感触地说。


“艺术家王刚通过对华夏历史文化源头的追溯,对黄河滋养的人与大地的探查,重塑了关于黄河的意象,也再造了一种崇高的人文理想。”该展览策展人吴波说,20余年来,王刚以厚重的中原文化传统为底色的当代艺术实践,彰显了一种深层次的文化自觉和自信。他在作品中高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关于生命存在意义的追问,展现了这个时代精神追求所达到的力度、高度和深度。


“作为土生土长的河南艺术家,王刚骨子里浸染着中原文化的厚重与沧桑,他的目光从未离开过那些常被忽略和忘记的面孔,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上的血脉精神,这是真正为了人民的艺术,是真正厚重、博大、雄浑、深沉而又高昂纯粹的黄河文化和黄河精神,是当代艺术家黄河主题创作应该学习和借鉴的对象。”刘杰说。


黄河奔腾不息,文化芬芳四溢。2022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大幕刚刚开启,好戏还在后头!



郑报全媒体记者 成燕 秦华 文 

本文转载于郑州日报


后发布评论

观馆指南

实行网上预约,您可以通过“郑州美术馆”微信公众号或郑州美术馆官方网站两种途径进行预约。

新馆: 郑州市中原区文澜街10号(丹水大道与长椿路口东南角)

瑞达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瑞达路83号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订阅号

  • 微博官方号

  • 抖音官方号

郑州市中原区文澜街10号(丹水大道与长椿路口东南角) 电话:0371-67983163

开放时间:09:00-17:00,每周一闭馆修整(节假日除外)

留言板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问卷调查

豫ICP备08102381号 豫公网安备410197020023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