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二十四节气 | 秋分】一叶落平分秋色,万物收岁月无恙

发布时间:2021-09-23

微信图片_20210923103442.png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唐)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把白天和夜晚平分的,有两个节气,一个是春分,一个是秋分。春分一分,随后,白天越来越长;秋分一分,从此以后,夜越来越长。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秋分”一词中,秋是时令的象征,而分则有半的意思。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秋分,八月中,解见春分,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秋分有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秋分时节,雷声离我们渐行渐远;蛰居洞穴的小虫开始试着给自己的洞穴“添砖加瓦”抵御寒凉;湖泊和河流中的水量变少,清浅一抹河床,潺潺一丝流水,流出了岁月悠悠,时光漫长。


如果说秋分之前是浅秋,那么秋分之后便是深秋了。秋色尚浅时,“疏疏篱落娟娟月,寂寂轩窗淡淡风”,一切都是疏疏淡淡的,待转入深秋来,大地万物陡然就变密了,落叶变密了,风变密了,雨变密了,连满山的红枫颜色也变密了许多。


深秋来临,正是秋游的好时节。登高远眺,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份独属秋季的乐趣,古今俱同。元代画家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便是美术史上极具盛名的一幅秋景图。



1.png


《鹊华秋色图》 元 赵孟頫28.4×99.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鹊华秋色图》描绘的是济南东北华不注山(华山)和鹊山一带秋景,画境清旷恬淡,表现出恬静而悠闲的田园风味。作品以华不注山为主,由远至近地排列着三丛树木,山脚下密集排列的松树,使华不注山的坡度得以凸显。中景和近景以散布的几棵树叶凋零、奇形怪状的树木来平衡构图,以深绿和青蓝为主。近景再以汀渚和树木为主,衬托着一望无际的地平线。耸立的树木和平行的地平线互相平衡,左半边的赭色树木与右边的深绿和青蓝形成了互补。从近景的渔舟到若隐若现的树木间的房屋羊群,最后到达远景的鹊山,整个画面呈现出“之”字型。整幅画面设色明丽清淡,风格古雅俊秀,创造性地将水墨山水与青绿山水融为一体。

 


2.png


《鹊华秋色图》(局部)



3.png


《鹊华秋色图》(局部)


在色彩的运用上,两座山峰为淡花青色,幽静深远,其他诸景如洲渚、树木等多施以深浅不一的青墨色,房屋、牛群和一些枫树则用朱砂、赭石、藤黄等色,可谓冷暖交融。房舍人畜、芦荻舟车均精描细点,再渲染青、赭、红、绿,设色明丽清淡,风格古雅俊秀,作者创造性地将水墨山水与青绿山水融为一体,笔法灵活,画风苍秀简逸,既显示出秋的清旷高洁,又呈现出人的和乐安详。


4.png


《鹊华秋色图》(局部)

 


5.png


《鹊华秋色图》(局部)
 


6.png


《鹊华秋色图》(局部)



除了赵孟頫的画境,不得不提的还有画面中那大量的题跋和印鉴。这其中有乾隆皇帝的9处题跋,从题跋中可知,乾隆在济南时曾专门派人从宫中送来此画与实景对照赏玩,足见对它的喜爱。董其昌也曾5次作跋,认为此图兼有王维、董源两家的画法,能得唐宋神韵。



7.png


《鹊华秋色图》(局部)
 


8.png


《鹊华秋色图》(局部)

 


9.png


《鹊华秋色图》(局部)


《鹊华秋色图》像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冲和平淡,农夫渔人的生活图景又让人联想起《桃花源记》里“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世外之人。外界的干扰越少,所知、所得越少,所求就越少。摆脱了物欲的羁绊,消弭了名利的纷争以后,回归本心,燃一柱心香,便仿佛扣住了时间永恒的关纽……


秋分时节,微凉的天气,澄澈高远的天空,褪去夏日的喧闹,天地慢慢回归宁静与简单。趁秋意正浓,郑州美术馆借助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带你途径山河岁月,来一场与天地之间无需约定的重逢。



文章引用:

【1】古画里的秋色田园: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2】《鹊华秋色图》画的不只是济南;

【3】《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赏析》 刘虹余;



文 / 王辰熙

海报 / 孙艳秋

排版 / 宋镒臣

发布 / 公共文教部





后发布评论

观馆指南

实行网上预约,您可以通过“郑州美术馆”微信公众号或郑州美术馆官方网站两种途径进行预约。

新馆: 郑州市中原区文澜街10号(丹水大道与长椿路口东南角)

瑞达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瑞达路83号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订阅号

  • 微博官方号

  • 抖音官方号

郑州市中原区文澜街10号(丹水大道与长椿路口东南角) 电话:0371-67983163

开放时间:09:00-17:00,每周一闭馆修整(节假日除外)

留言板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问卷调查

豫ICP备08102381号 豫公网安备41019702002339号